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夫人、原全國政協(xié)常委、大型扶貧計劃“幸福工程”發(fā)起人王光美女士,10月13日凌晨3時許在北京解放軍305醫(yī)院逝世,享年85歲。少奇故鄉(xiāng)人民如是評價這位可親可敬的老人:這是一位將“數學女王、中國第一個原子物理的女碩士研究生、幸福工程組委會主任”等光環(huán)掩藏的長者,一位對黨永遠忠誠、信念堅定的革命家,一位情系家鄉(xiāng)、關心老百姓小日子的慈善家,一位智慧與美麗并存的“寧鄉(xiāng)媳婦”,一位豁達慈祥、和藹可親的老人。
王光美,是一個半個多世紀來足以引起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注目的人物。上世紀40年代,王光美從北京輔仁大學物理學碩士畢業(yè)后考上了美國的斯坦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原子物理系全獎學金博士。倘使她從事物理研究的,甚至有可能是楊振寧或李政道的學姐。當時在荷蘭的圖書館里有王光美的學習成績單,上面寫著“數學女王”。那樣,或許今天世界會多一位女華裔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在中國兩種前途、兩種命運決戰(zhàn)的關鍵時刻,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王光美毅然作出了最后的抉擇:到延安去!投身到為中國人民解放的偉大洪流中去!1947年8月,這位傳奇女性與劉少奇在西北坡結婚,照顧少奇同志的生活起居。建國后成為中國第一夫人,多次隨當時的國家主席劉少奇出訪多個國家。文革期間,她陪劉少奇挨斗,忠貞不屈,后入獄長達12年,直到1979年才重見天日。晚年的王光美走過了許多地方,也了解了當地人民的疾苦,最終萌生將全部精力投入公益慈善事業(yè)的想法。1995年2月,幸福工程正式啟動。王光美擔任“幸福工程”組織工作委員會主任。她把這項工作視為自己晚年的事業(yè)。2006年10月17日,在王光美逝世4天后,第二屆中國消除貧困獎頒獎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授予了王光美消除貧困成就獎。
反貧困事業(yè)是一項世界各國都在推廣的神圣的事業(yè)。在我國的貧困地區(qū),有一個曾被人們忽略的特殊群體——貧困母親。她們承受著生產、生育、生活的沉重壓力,缺乏基本的收入來源,健康狀況很差,文化素質很低。她們付出的最多,得到的最少,在中國的貧困人口中,她們的生活境遇最為艱辛。由于母親負有對家庭、對后代的特殊責任,貧困母親的生存狀況已成為貧困地區(qū)人口與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制約因素。統(tǒng)計表明,1994年,中國的貧困地區(qū)還有8000萬貧困人口尚未解決溫飽問題,而貧困母親起碼就有1500萬。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待助群體,有識之士該如何辦?
1995年1月18日,由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幸福工程組織委員會宣告成立。然而,“幸福工程”一無資金,二無經驗,承擔起這樣一件工作需要巨大的勇氣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王光美完全可以選擇在天倫之樂中安享晚年,但她以病弱之軀,義無返顧地投身到這項為貧困母親造福的事業(yè)中,就像當年義無返顧地投身到人民的解放事業(yè)中一樣。理由很樸實:貧困母親需要幫助,我有這個責任。王光美應彭佩云之邀毅然出任組委會主任。1995年2月28日“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宣告正式啟動。王光美全身心投入這一神圣的工作,在她的主持下,幸福工程堅持救助貧困母親的宗旨,努力完成為貧困母親治窮、治愚、治病的任務。經過試點總結出了“小額貸款,直接到戶,滾動運作,勞動脫貧”的救助模式。作為第一批捐款者,王光美把黨中央發(fā)給她的兩千元過年錢全部捐獻出來。為了給“幸福工程”籌款,1996年10月秋季拍賣會上,她將家傳的在“文革”后僅存的六件母親遺下的古玩藏品全部拍賣,共得56.6萬元人民幣全部捐獻給“幸福工程”。11年來,在這位經歷坎坷的偉大母親的奔走與倡導下,“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已在全國設立了389個項目點,累計投入資金3.1億元,救助貧困母親及家庭15.4萬戶,惠及人口69.5萬。
王光美,作為一個歷經坎坷的傳奇老人,作為一個充滿愛心的善良女性,以病弱之軀,在人生的最后十多年,嘔心瀝血地主持了“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讓抽象的幸福變得如此的具體。大愛無聲,華夏大地的千千萬萬的母親將永遠記得這位生前為她們的幸福奔走呼號的偉大母親。